萧何作为汉朝建立的第一功臣,毫无疑议的被任命为汉帝国相国,成为这个帝国的当家人。
即使是相国,即使有大功于汉朝,但也不得不小心翼翼,谨小慎微,因为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万劫不复。
萧何在刘邦集团中的定位,一直就是大管家的角色,刘邦带人在前方和人拼刺刀,萧何在后方为刘邦征集兵员和粮草。萧何这个角色很重要,前方拼刺刀能不能赢,主要还是看萧何。
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,立即任命萧何为汉丞相,然后让萧何在汉中留守,他则带着韩信等人暗度陈仓平定三秦,萧何作为后勤总管,给刘邦供应粮草,提供兵员。
刘邦拿下关中后,萧何从汉中来到了关中,开始给刘邦经营新的大后方,除了修养生息外,萧何还是本本分分的给刘邦供应粮草,提供兵员。萧何真是天生的内政高手,他特别擅长治理国家,在他的治理下,关中很快就恢复了生机。
刘邦在和项羽争霸,僵持了长达4年,在这期间,双方互有胜负,刘邦也有输的独自逃跑的时候,但每一次刘邦都能快速恢复实力,这钱粮、人马都从哪里来的?还不都是萧何给他送来的。
展开剩余64%不光如此,萧何为了打消刘邦对他的疑虑,他还把自己的子弟们全都送到了刘邦军营,让刘邦彻底打消后顾之忧。
汉朝建立后,又发生了诸侯王叛乱,刘邦又得马不停蹄的到处平叛,而萧何身为相国,坐镇长安,一如既往的为刘邦供应粮草,提供兵员。期间为了让刘邦放心,萧何一次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充用军饷,一次又贱买民田自污,这一正一反,如此反常的操作,都是为了让出征在外的刘邦放心,这是告诉刘邦,我萧何没有野心,老大你不用提防我。
尽管这样,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回到长安后,还是把萧何抓了起来,并且给他带上枷锁投入牢狱。萧何作为大汉相国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有大功于汉朝,居然被这样对待,也算是君权凌辱相权的一个明证。
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干,难道萧何真的有不臣之心?完全不是,刘邦之所以这么干,是因为萧何的权力太大了,大到让他恐惧的地步。
刘邦平定陈豨叛乱时,萧何未经请示就联合吕后诛杀了韩信,这权力也太大了,韩信是汉王朝功臣,虽然已经从王降为侯,但也是大汉朝公认的最能打的将领,你萧何不请示我就杀了他,你想干什么?今天能杀了韩信,是不是明天就敢杀我?
汉初的相国权力确实是和君权平分秋色的,相国作为百官之首,职责无所不统、无所不包,掌握重大事务的决策,还有立法、司法和军事权,相国还可以开府治事,独立选用官吏,更重要的是,相国可以封驳权皇帝的诏令,这自然会和君权产生矛盾。
西汉初期,是丞相权力的巅峰时期,就这个时候萧何都得唯唯诺诺的,说明萧何是多么无奈。
如果把汉朝比作一家公司,刘邦是董事长,萧何就是CEO,刘邦只管大的事项的决策,具体经营都委托给CEO来管理,但这个董事长有危机感,他时刻担心CEO会架空了他,所以对CEO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。萧何这个CEO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既得治理好这家公司,让员工客户满意,也得服务好董事长,让董事长满意。萧何就像个小媳妇一样,既要孝顺公婆,还得伺候丈夫和孩子,勤勤恳恳本本分分,整天操劳,就这样,公婆还给你穿小鞋,丈夫搞不好还要揍你,真是夹在中间两头受气。
丞相权力大,必然会侵犯皇权,皇帝要捍卫皇权,必然要凌辱相权,如何平衡君权和相权,是封建时代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之一。
从汉朝的相权和君权平分秋色,到隋唐相权被一拆为三,再到明朝朱元璋直接废除丞相一职,君权终于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。
从独相配资之家网首页,到群相,再到无相,后世之人终于解决了萧何的困扰。古代三公从坐而论道也沦落到跪地称奴,大臣的地位一落千丈,君权大获全胜。
发布于:山东省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